第一,學(xué)會等待和耐心。
非洲人的時間觀念相當(dāng)?shù)?,不守時是絕對的天經(jīng)地義。筆者曾接待過一位非洲客商前來公司參觀洽談,結(jié)果該客商在樣品展示間一坐就是一上午,不停地看、摸、聞樣品,臨近中午吃飯時間,客商也沒有要出來的意思。筆者正打算邀請對方共進午餐,沒想到客商接了一個上海供應(yīng)商來的電話,說了一句“I will get to your factory in five minutes”。筆者大吃一驚,因為這是在南京,當(dāng)時南京到上海坐火車怎么也要三小時吧,五分鐘就到?難道非洲客商坐火箭過去?但是筆者轉(zhuǎn)念一想,自己可能從事外貿(mào)不久,非洲人說五分鐘可能是個代詞,意思五小時才能到吧。這么一想,筆者覺得就沒有必要請客戶吃飯了,因為他馬上就要去上海了,所以筆者就獨自享受了午餐。沒想到回到展示間,這老外居然還在摸樣品,一問才知客商根本沒有走的意思,他還在等我請他吃飯呢!后來才知道,非洲人根本就沒有時間觀念,對時間固有的“不著急”觀念就是他們的固有文化。
許多非洲人認(rèn)為,事情可以悠閑地做,為什么要和時間賽跑?兩句非洲“諺語”就道出了非洲人的時間觀:慢的攀登者不會掉下來;拖延不礙事,只能讓事情變得更好。南非俚語中,“非洲時間”(African time)就是“不守時”(unpunctual)。在西非,有的西方記者將西非國際時間(WesternAfrica International Time)縮寫成WAIT(等待),嘲諷當(dāng)?shù)厝瞬皇貢r。非洲人不守時一方面是因為道路交通條件差,容易遲到;另一方面就是由于根深蒂固的觀念:“There isno hurry in Africa”(在非洲,沒什么是急事兒)。
為了應(yīng)對非洲人時間方面的差異,有兩點可以注意:第一,最好在做每件事時都預(yù)留出充裕時間,以免耽誤行程;第二,和非洲人談生意,不要太急于求成,在一句“你好”之后就切入主題,最好先熱情地問候一番,輕松地聊一會兒天,最后留點時間同他談?wù)隆A硗膺€有一些旁門左道:聰明的商家一般在會議內(nèi)容上稍作調(diào)整,比如在會議前安排一些音樂表演,以安撫準(zhǔn)時到達(dá)的人。另外,北非人還有一個妙招,他們在會議日程中先安排古蘭經(jīng)誦經(jīng)程序,這樣即便是大人物也不敢遲到,因為他們不敢得罪真主阿拉的課程。
第二,要注意接觸非洲權(quán)利階級。
在非洲,存在有的富裕買家在當(dāng)?shù)匾彩翘貦?quán)階級的現(xiàn)象,其實在非洲辦事、做生意,免不了要跟大人物打交道:辦公司、開商店要議員擔(dān)保;租房、租倉庫要找當(dāng)?shù)厣虝呢?fù)責(zé)人;遇到稅務(wù)和法律等方面的問題,你還得經(jīng)常見某位部長;要辦廠、開礦或修路,甚至要接觸中央和地方高官,而且還需經(jīng)常會會軍警要人或部落首領(lǐng)。
非洲的大人物不僅包括總統(tǒng)、部長、議員,在不少非洲國家還有“國王”、“埃米爾”(阿拉伯國家的貴族頭銜)或者酋長、族長等,雖然他們已無昔日的大權(quán),有的更近乎象征性人物,但在當(dāng)?shù)氐耐€是很高的。非洲大人物分為洋派和土派兩種。所謂洋派,就是接受過國外教育的,這些人在非洲各國普遍存在,許多政界、商界的政要名人都屬于“洋派”;土派則是土生土長的地方精英,他們或是靠部族血緣關(guān)系上位,或是在實業(yè)界靠親兄弟、父子兵闖出了一條路子,“國王”、酋長自不必說,不少議員和商會首腦,也是這類人物。區(qū)分他們的辦法很簡單,“洋派”的英語或法語通常流利且規(guī)范,而土派則口音重,有的甚至只會說非洲的土語。洋派一般知識面較廣,和他們打交道時,在非正式場合一定要有的放矢,一旦他們認(rèn)定你在這方面和他們“檔次一樣”,志趣相投,今后的交道就好打得多。
有中國客商在阿爾及利亞工作時,發(fā)現(xiàn)該國政府部門一位高官熱衷于上世紀(jì)60年代的法國老歌,于是就有意無意地與他在這方面攀談,后來這位高官在工作上給予其很多方便。有一家中資企業(yè)在莫桑比克馬普托省有一處石灰石礦,在辦理完勘探、撰寫完報告后,就向莫國地礦部遞交材料,申請采礦證。如果走正常程序,耗時很長,而最好的辦法就是與地礦部長見面,陳述詳情,讓他簽署礦證。但公司和部長秘書聯(lián)系多次,對方總是借故推遲。正在一籌莫展之際,公司負(fù)責(zé)人從當(dāng)?shù)貓蠹埳峡吹揭粍t“豆腐塊”新聞,內(nèi)容是地礦部長已啟程前往中國,參加在北京舉辦的世界礦業(yè)大會。公司立即將此信息反饋給國內(nèi)總部。于是,國內(nèi)老總趁這位部長在北京開會的機會前去拜訪,部長非常高興。老總借機詳細(xì)闡述了公司投資非洲的真誠、申請采礦證的必要性及項目的籌備情況等,雙方談得非常愉快。結(jié)果,部長從中國回國的第三天,公司就拿到了采礦證。因此,在非洲國家做生意的商界人士,必須認(rèn)真花時間研究所在國的國情,研究決策者的思維,只有這樣才能事半功倍。
和土派大人物交往,要講“非洲道理”,順著本地邏輯去思考。土派非洲人通常思維簡單,性格直率,喜怒變化很大,越坦白的話,他們越容易接受;千萬別以為他們不講道理,他們講的是“非洲道理”。舉例來說,你認(rèn)為“欠錢到期就該還”,而他們的“道理”很可能是“還不起就該等到還得起時再說”;你的道理是“合同定了這商鋪租給我,你就不能反悔再租給別人”,可他們的“道理”卻是“那人是兄弟,你是外人,兄弟總比外人大”。不過,只要你摸清了“非洲道理”的脈絡(luò),并順著他們的邏輯去據(jù)理力爭,就會發(fā)現(xiàn),他們甚至比“洋派”更講道理。
第三,做生意一定要坦誠
在非洲,在拜訪當(dāng)?shù)厣馊酥跋纫A(yù)約,見面時最好穿西裝。非洲人做生意時一般不喜歡繞圈子,因此中國人要學(xué)會大膽直率地表達(dá)自己的想法。一位中國客商就曾遇到過這種尷尬。
當(dāng)時一位肯尼亞的醫(yī)藥代表覺得他手中的包很好看,就直接問能不能給他。這位企業(yè)家左右為難,擔(dān)心直接拒絕會讓對方面子上不好看,于是說了句客套話。那位代表聽后面色古怪地看著他,嘴里喃喃道:“你們中國人真繞,拐彎抹角地不知想說什么?!逼鋵崳侵奕诵愿窈苤甭?,如果不想給他,直接拒絕是沒關(guān)系的。
在中國,客氣是一種美德,而在非洲,客氣反而讓人覺得不真誠。很多中國人和非洲人初次接觸時,說話、做事常常先羅列一大堆理由,自認(rèn)為條理清晰、思路完整,但對方往往是一頭霧水。因此,大家跟非洲人做生意,一定要學(xué)會開門見山,直截了當(dāng)?shù)乇砻饔^點和態(tài)度。如果對方不理解,可以做進一步的解釋。這樣效果更好,也節(jié)省時間。
非洲人做生意的普遍心理是:“一定要有明確的利潤空間,如果達(dá)不到,我干嘛還要做這種生意?”譬如,如果你想給某家公司供貨,他們會在供貨底價的基礎(chǔ)上加上一定的利潤,然后與其他同類商品做比較,再考慮用不用你的產(chǎn)品??梢灾苯犹拐\告訴對方利潤空間。一般的非洲人都不太懂中國人常用的“薄利多銷”手段,而是每件商品都要獲得具體的利潤。如果生意談成了,他們遵循“三步走”的付款方式:先付定金,發(fā)貨時再付一部分貨款,貨到之后支付全部余額。
另外,在跟一些來自小公司的生意人做生意時,有必要幫他們計算出利潤。他們中的很多人由于歷史因素而沒有機會接受良好教育,尤其是南非1994 年才廢除種族隔離制度,很多出生于七八十年代初的生意人,根本沒有機會接受教育,他們不擅長數(shù)學(xué)。因此,跟他們打交道時,有時要曉之以情,動之以理,以增加生意成功的可能性。